越秀新闻

当前位置 > 越秀新闻 > 转型升级环保绿 天空常见“广州蓝”

转型升级环保绿 天空常见“广州蓝”

fiogf49gjkf0d



7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分组讨论现场,如何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引起广东团代表的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在会上说,广州有两个直接贡献,其中之一是燃煤机组超低排放试点。正是基于此,广州去年比前年增加了30天的优良天气,“广州蓝”得以“刷爆”朋友圈。

蓝天常在、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原则。“广州蓝”的背后,是广州城市环境治理水平的进阶,也是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果。

“广州蓝”的出现,原因多样,但经济发展方式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要让“广州蓝”持续“蓝”下去,仍需要在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上做文章。

今后,广州要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形成高端高质高新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并推进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广州人期待,“广州蓝”成为常态。

看见

“广州蓝”“刷爆”朋友圈

去年的广马比赛日,选手和市民纷纷感叹跑在广州的蓝天白云下实在好惬意。“广州蓝”吸引众多市民争相在朋友圈晒照,羡煞笼罩在雾霾里的北方小伙伴。当天广州空气质量极佳,全市36个监测点位全部为优。

广州人已从切身感受中发现了空气质量的变化,越来越频繁的“广州蓝”就是一大例证。环保部门监测证明,广州近年来空气质量正在不断提升。相比起2014年,去年广州市的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其中空气质量为优103天,良209天,轻度污染43天,中度污染10天,未出现重度污染。

2010年至2015年,广州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在波动中下降,2015年平均浓度比2010年下降了14.5%,而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0.11倍,比2014年下降20.4%。

近期发布的《空气质量评估报告(二):中国五城市空气污染状况之统计学分析》中指出,广州近三年的PM2.5浓度是五城市中最低的,且年均值和中位数浓度都在2015年首次低于40微克/立方米。

成绩来之不易,但保持佳绩更为不易。广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2016年空气质量存在反弹的可能,未来空气治理任务依然很艰巨。

“十三五”专项规划提出,未来5年,广州要将PM2.5年均值控制在30微克/立方米以下。如果以去年的PM2.5年均值39微克/立方米做参考,今后五年30微克/立方米的目标便是下降23%。

广州市环保局局长杨柳在今年市两会期间表示,下一阶段广州大气治理措施将“更广、更细、更实”。只有治理措施产生的成效对新增的污染量实现全覆盖,才有可能实现空气质量改善,不进则退。

今后的重要突破口将是对港口和船舶污染的治理。研究发现,广州的空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黑炭有10%至17%来源于港口和船舶。杨柳判断,随着工业治理的不断深入,这一比例今后还会持续上升。

针对这一状况,2015年,广州市环保局已制定有关港口船舶的空气污染防治方案,要求船舶尽量使用岸电、补贴鼓励使用低硫油品等11项措施。广州市“十三五”规划中,环保专项规划也在编制之中,而即将发布的《广州市环境总体规划》也将对下一步工作做整体安排。

广州大气治理,仍任重而道远。

善治

城市环境协同治理

作为猴年春晚的广州分会场,花城广场的美景变得家喻户晓。

高“颜值”环境的诞生,是广州打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的协同努力。前年9月起,花城广场按照国家5A级景区的标准,对广场内环境进行了一次“全身体检”和大规模整治。此后,广场又划分为9个网格,配有固定的保洁人员来回巡查,发现垃圾就及时清理,在垃圾落地后15分钟内就会得到清扫。

城市环境的改善,还有赖于全体市民的参与。家住珠江新城的张小姐一家,每天都会将干垃圾和湿垃圾分好类,等到晚上7时便扔到“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指定垃圾桶内。

目前,广州人均每天产生生活垃圾超过1.3千克,培养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通过源头减量、变废为宝解决垃圾围城困境,成为这座超大城市治理的重要命题。

伴随着室内室外环境的优化,水环境也更赏心悦目。随着广州开始实施“一河两岸”整治、排污截流等工程,部分河涌已恢复到往日的水清两岸杨柳绿。

不过,部分河涌仍未达标,水环境治理仍是广州的重要任务。接下来,广州将继续保护和疏通城市河网水系,提高珠江、河涌城乡保洁水平,以“河长”责任制强化黑臭河涌的整治工作。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资源利用习惯也在发生改变。2014年起,广州开始实行管道燃气三年发展计划,三年内将投入4700万元,发展130万户管道燃气用户。

推广清洁能源不仅让居民受益,也是企业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的一环。根据广州的部署,将实施煤电环保升级改造行动计划,淘汰分散式落后燃煤锅炉和落后机组,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按照“超洁净排放”标准推进本地骨干支撑电源建设。到2020年,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电力自给率力争提高到45%以上。

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并不仅仅是外在景色的变化,其背后是一个城市治理能力的体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增加,加上经济结构的转型,都对城市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没有高质量的城市治理,在其中居住工作的人就难以体会到城市发展的意义。

在专家看来,目前广州正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国家创新中心城市,要吸纳和集聚高端人才、高端产业,就必须要有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如此才能“筑巢引凤”。

转型

布局高端高质高新产业体系

“广州蓝”离不开气象条件的“天时地利”,但2015年全年未出现连续24小时的全天重度污染天气,根本上还是“人和”的结果——经济结构的调整、生产方式的转变。

在广州,深层次的改变正在发生:一方面,当前广州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32.7∶66.1,已经进入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统计显示广州“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大幅下降,4年累计分别比“十一五”下降17.27%和41%。

专家指出,在一个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保持不断增长的前提下,还能在节能减排上做出诸多实绩,难能可贵。

“广州蓝”从何而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经济发展方式才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这意味着,要让“广州蓝”持续“蓝”下去,仍需要在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上做文章。

“十三五”期间,广州经济全面进入增速降挡、结构调整、动力切换的新常态。在新的转型拐点上,广州“十三五”规划就经济发展蓝图提出了一条基本主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

新世纪以来,广州实施“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方针,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柱。“十二五”期间,广州进一步提出重点建设10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和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广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最大的创新在于,将主导产业的规划发展与城市战略性功能塑造紧密结合,通过聚焦“三中心一体系”(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对全球高端资源的集聚能力。

同时,纲要还明确提出了实施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战略。“这是符合广州现阶段发展实际的战略抉择。”专家分析,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广州不仅要继续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使其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同时也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在提升先进制造业方面,广州将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优化提升汽车、电子、石化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和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生物制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打造成新的支柱产业。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目标,未来广州的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占比要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均超过70%。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偏废任何一方都是不可取的,如何找到最优平衡点,考验着政府的水平和能力。但归根结底,经济发展的目的,始终是为了拥有更好的生活。“广州蓝”包含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值得全心守护。

南方日报记者 黄祖健 张西陆 昌道励

广州市空气环境数据

空气质量达标天数

2013年 260天

2014年 282天

2015年 312天

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超标率

2014年 11.50% 2015年 6.80%

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微克/立方米)

2010年 33

2014年 13

2015年 17

PM2.5均值(微克/立方米)

2013年 54.3

2014年 49.1

2015年 39.4

PM10均值(微克/立方米)

2010年 69

2014年 67

2015年 59

一氧化碳平均浓度(毫克/立方米)

2010年 1.2 2014年 1 2015年 1

经济转型

去年财政科技支出71.7亿元,是2010年的4.68倍

科技企业孵化器119家、孵化面积650万平方米

在孵企业超过6000家

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420.56亿元

发明专利授权6626件、比上年增长44.4%

企业专利质押融资1.34亿元

环保成绩

完成21台煤电机组“超洁净排放”改造淘汰高污染燃料锅炉1298台

淘汰黄标车18万辆,实现机动车国Ⅳ排放标准全覆盖

4个区建成“无燃煤区”,推动1282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推进51条河涌整治

建成污水处理厂5座,在建14座 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2.5%、48%

数据文本:张西陆 黄祖健 图表:范家骏


发表时间:[ 2016/3/9 16:16:26 ]